碗窰鄉

位於大埔墟西南面的碗窰鄉,由於附近山崗蘊藏豐富的瓷土礦,而且樹木茂盛,水源豐富,自明代(公元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開始,已有文、謝二姓族人經營窰場,生產青花瓷器。

Wun Yiu Village

清朝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朝廷執行遷海令,所有沿海居民須內遷五十里(一里約500米),香港本區全部居民被迫遷回內陸,家園盡失,碗窰的陶瓷生產驟然停頓。到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朝廷允許復界,雖有文氏族人紛紛回遷大埔,但碗窰的窰場仍然荒廢。

康熙十三年(一六七四年),從廣東長樂縣 (即今五華縣) 南遷至大埔的客家馬氏族人,出資向文氏購買碗窰窰場,並恢復陶瓷生產。碗窰的陶瓷業在清代(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年)發展蓬勃,產品遠銷至江門一帶。至二十世紀初,由於中國沿海窰場的廉價產品競爭,碗窰的陶瓷業日漸式微,至一九三二年終告停產。

一九九五和一九九九年,碗窰遺址分別進行了兩次考古調查,結果發現遺址保存了生產陶瓷從採礦到入窰裝燒各項工序的完整遺跡,包括礦坑、礦洞、水碓作坊、碾磨作坊、淘洗池、製坯作坊和龍窰等,這在中國陶瓷考古史上是十分罕見的,是香港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我們必須對遺址加強保護和研究,以發揮其教育和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