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

嶺南,顧名思義,即南嶺山脈以南,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和海南,也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粵港澳大灣區在嶺南文化的歷史發展中處於重要地位。

從粵、港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干欄式建築遺存可知,嶺南地區與中國南方其他地區的傳統建築具有共同的源頭。自秦代統一嶺南後,隨著中原地區較先進的建築技術和樣式的傳入與普及,嶺南土著建築文化逐漸呈現中原建築文化元素。西漢初年在廣州營建的南越國王宮,已一改草木泥土等簡陋材質,開始大規模以磚與瓦營建。直至宋元,嶺南進入大開發時期,文教漸盛,皇朝教化趨於普及,民居與中原地區一樣,已廣泛使用磚瓦,從粵、港考古出土的宋元瓦當可見,此時流行著相似的花卉紋飾,見證了嶺南人民的審美觀與生活追求。

明清兩朝,嶺南海上貿易蓬勃發展,廣州作為中國沿海最重要的貿易口岸,站在中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前沿,帶動了嶺南經濟和文化蓬勃發展,中原式樣的建築如宗祠、書室、寺廟、道觀已遍及嶺南地區。根植於相同的民俗文化與工藝傳統,粵港澳三地的人民同住在不斷優化、美化的建築中,用相似的方式進行營建與裝點;嶺南傳統建築裝飾也逐漸形成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藝術風格,尤以「三雕、二塑、一畫」最為驚豔。「三雕」即木雕、石雕和磚雕;「二塑」即灰塑和陶塑;「一畫」即壁畫。色彩多變的雕飾、灰塑、陶塑和壁畫,為樸實的嶺南傳統建築添上姿彩。

今天,嶺南傳統建築仍遍佈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鄉鎮和村落,是大灣區重要的文化遺產。這些傳統建築一方面傳承着中國建築獨特純粹的木構系統,另一方面也訴說着粵港澳三地的歷史淵源,見證着同住在富有嶺南風格的傳統建築屋簷之下的大灣區老百姓血濃於水、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

本次展覽薈萃一百七十件/套來自粵港澳多家文博機構的館藏精品及私人珍藏。這些精彩文物,細說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建築文化的故事,展現出嶺南地區由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構成的獨特建築工藝和技術的特徵,反映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

日期︰ 1/12/2023 – 2/6/2024
地點︰ 香港文物探知館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免費入場

虛擬遊

「番禺神樓」簡介

公眾導賞服務

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

番禺神樓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
樓閣式陶屋模型 廣州博物館藏
連筒「萬歲」文字瓦當 南越王博物院藏
紅砂岩雕花柱礎 古物古蹟辦事處藏
「百藝之師」木刻牌匾 香港魯班廣悅堂藏
香港廖萬石堂中進封簷板(中段) 香港上水鄉廖萬石堂藏
雙面雕封簷板 澳門博物館藏
石灣陶塑草龍脊飾 澳門博物館藏
套色玻璃窗 澳門博物館藏
返回